banner

分享|飞秒激光治疗眼科疾病(下)

标签:

文 / 张志刚,北京大学教授

最近的人大会议上,人大代表、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提出,建议18~45岁符合手术条件的近视人群,进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,远离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造成的角膜感染,减少近视度数加深,守护眼睛健康,引起热议。一是这个院长自己就带着眼镜,为啥他自己不做激光角膜手术?二是这个手术是免费的吗?确实,如果不看价格,飞秒激光角膜手术,无论是 LASIK 还是 SMILE,都是爱美的年轻人向往的视力矫正方式。

1飞秒激光 LASIK
二三十年前,LASIK 风靡世界。LASIK (laser-assisted in-situ keratomileusis eye surgery),即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,这里的激光,是发出紫外光的准分子激光,和飞秒激光无关。过程是用所谓板层刀将只有400-600 μm厚的角膜切口、掀开,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修正,最后再将角膜盖上。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分钟。据说准分子激光在雕刻的时候,会有一串轻响和一点烧灼的气味。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应该放下手机,好好保护一下眼睛?但是用板层刀切割角膜是个熟练工种。一不小心,可能会造成一些损伤,比如切得太深导致的圆锥角膜。

飞秒激光 + LASIK 是1990年代的事。密西根大学超快光科学中心 (CUOS) 一个研究生眼睛不小心被飞秒激光“扫了”一下,找当时是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的住院医生 Ronald Kurtz 检查。Ronald Kurtz 问眼睛怎么伤的。那个研究生说是一种新研究出来的飞秒激光。他这才知道有飞秒激光这件事。Ronald Kurtz 医生检查后,惊讶地看到是视网膜上被打了一条细细的线,而周围的组织未受到影响,可以说是精准的飞秒加工。

这个事故给 Ronald Kurtz 启发,他开始和物理学家们研究激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。在1994年的一次会议上,Kurtz 遇到了加州大学 Irvin 分校的 Tibor Juhasz。Juhasz 多年一直在研究皮秒激光器做角膜膜瓣切割,但是切的质量难以满足制瓣的要求。俩人一拍即合,随即开始了用飞秒激光脉冲做膜瓣的研究。他们认识到,将飞秒激光红外光脉冲聚焦到组织上,通过所谓的光解离效应,可在分子水平分离组织而没有热量或冲击传导到周围组织。

好在 Juhasz 的导光系统都是现成的,于是他们立即着手用飞秒激光做实验。他们的实验证明,利用上述效应切割的膜瓣,可避免使用微型板层刀的风险,并提高了整个手术的安全性、精密性和正确性。激光束聚焦到角膜内预先编程设计好的深度和位置,每个激光脉冲形成一个微泡。随着激光的无痛前后移动,这些泡连在一起形成膜瓣,而对相邻的组织没有伤害。整个制瓣过程需要20-40 s。制瓣完成后,就可以掀开膜瓣,让准分子激光处理角膜。

图1显示用飞秒和皮秒脉冲切割的膜瓣的不同。用皮秒激光制瓣,因为脉冲宽,所需要的脉冲能量高,切割效果就很差,基本上不能用于治疗近视。图2为飞秒 LASIK 示意图。

图1 飞秒激光脉冲和皮秒激光脉冲切割的角膜膜瓣的显微图像。左图 (a) 中,右面的大圆片是掀开的角膜膜瓣,左面的小圆片是切出来的微透镜组织。这是后来 SMILE 手术的基础。右图 (b) 中,60 皮秒的脉冲切割的角膜基本上不成瓣

图2 飞秒 LASIK 示意图。飞秒激光脉冲切割出一个膜瓣,切口长约为 20 mm

他们立刻申请了专利,并在1997年成立了 Intralase 公司。在风投公司的帮助下,飞秒LASIK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,Intralase 公司于2004年走向市场,并当年盈利8400万美元。2007年,Intralase 公司被雅培(Abott)公司的医学光学部以8.08亿美元收购。10年后,强生公司(Johnson& Johnson) 又以43.25亿美元收购了雅培(Abott)公司的医学光学部。

我国在2010年前就已经引进了 Intralase的 Intralase FS 手术机。随后又引进了瑞士达芬奇公司的 Ziemer LDV。这两家公司的区别在于光斑大小和脉冲能量的大小。这影响的是所产生的气泡的大小,但是因为重复频率的不同,制瓣的速度都差不多,见图3。

图3 Intralase FS 和 Ziemer LDV 制瓣:Intralase FS 脉冲能量是微焦量级,所以气泡大;Ziemer LDV 的脉冲能量是数百纳焦耳量级,打出的气泡小。但是因为前者脉冲重复频率低,后者脉冲重复频率高,制瓣的速度没有很大差别

飞秒制瓣减轻了医生的负担,提高了制瓣的精确性和安全性,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。但是因为需要制瓣和准分子磨镶两道工序,需要两台设备,中间还需要一定时间让气泡排出,膜瓣组织分离,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换床或换手术室,影响了手术的速度和便利性。

最初的手术有一些后遗症,比如干眼症,也有失败导致失明的例子,多数是因为早期手术不够规范,术前检查不够引起。现在医院加强了术前检查,干眼症和角膜过薄等不适合做角膜手术的患者就会规劝不要做手术,大大减少了后遗症和手术失败的发生。

但是,飞秒 LASIK 终归是要切开角膜,创伤面积大。愈合后,受到外力打击,可能会造成膜瓣移位甚至脱落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德国蔡司公司推出了所谓全飞秒角膜手术——SMILE。

2全飞秒角膜手术 SMILE
SMILE 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“小切口微透镜提取”的缩写。顾名思义,是用飞秒激光按照设计好的图形,在角膜内切出一个微透镜,然后取出(图4)。因为角膜对激光是透明的,所以并不需要掀开膜瓣,只需要在角膜边缘切一个小于4 mm的切口,将微透镜取出。所以创伤小,相对安全。

图4 SMILE 示意图。(a) 飞秒激光在角膜中做微透镜并取出。(b) SMILE 切口长 < 4 mm

全飞秒好是好,可是也有局限性。

首先,对近视程度不太高的患者,全飞秒需要取出的微透镜太薄,因此就需要无端地加一层“等厚层”,等于白白切掉一层组织。

另外,LASIK 可以做部分远视和散光,全飞秒目前只能做近视。第三,LASIK 可以处理高阶像差,全飞秒不行,而且,全飞秒没准还会增加高阶像差。

再有,如果做完全飞秒还有残留视觉缺陷的话,也许要用另外的方法,例如 PRK(激光角膜表面磨镶术)来修复。

所以飞秒 LASIK 或者 SMILE,虽然能立竿见影且效果持久,但它也具有较高的风险,而且这个手术还受个人角膜条件限制,如果患者的角膜很薄,或者有干眼症等其他疾病,上面的疗法可能就不太适合了。

既然全飞秒也不是十全十美,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?这时,Sinisa Vukelic 和 Chao Wang发明的技术应运而生。这就是飞秒“交联术”。

3飞秒交联术
2018年,哥伦比亚大学的 Sinisa Vukelic和 Chao Wang 等人,在近视的无创治疗上取得革命性进展。他们采用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,在不破坏角膜的情况下,选择性地改变角膜特定部位的曲率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侵入性无创永久矫正近视患者视力的目的。

飞秒交联原理见图5,将只有纳焦耳能量的飞秒脉冲,照射到角膜区域。里面的水分子在激光脉冲作用下会电离,产生活性氧簇。活性氧与角膜里面的胶原蛋白发生反应,形成新的化学键或化学交联。只是还需要一个设计好的模板,压住眼睛几个小时,使角膜重新塑形,就这样改变了角膜的结构和形状,从而改变了角膜的曲率,而不用切开角膜、不削角膜、也不用激光气化角膜。

图5 飞秒交联术示意图 (1) 飞秒激光电离角膜中的水分子 (2) 电离场产生活性氧簇,形成交联 (3) 交联形成的生物变化导致角膜曲率的变化

这种技术还在试验中,还没有进入临床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,制作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精确矫正视力,以及有没有反弹。

4从近视到白内障手术
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(FLACS),主要是白内障撕囊和晶状体切割。白内障是一种和年龄相关的疾病,也与遗传、局部营养障碍、外伤、中毒、辐射等有关,晶状体混浊变成白色不透明。

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有这样几个步骤(如图6):飞秒激光在晶状体边缘制作切口;飞秒激光在包裹晶状体的一层囊膜上切出一个圆孔,医生从角膜切口处取出这个圆形囊膜;飞秒激光将晶状体切割成小块,然后进行超声乳化。后面的过程与人工治疗白内障无异,即清理前囊袋和置换人工晶状体。整个过程由影像实时监控,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手术,降低了手术创伤,术后恢复得更快。患者在手术后获得更清晰、舒适的视觉质量。

图6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过程

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中关键的步骤是撕囊。飞秒撕囊与手工撕囊的区别可以参考图7。飞秒撕囊就是用飞秒激光在囊膜上打一串孔,方便医生从切口处将囊膜取出;而手工撕囊是医生用镊子夹住囊膜转一圈,将囊膜撕成一个圆孔。圆孔的大小和边缘的光滑程度与医生的熟练程度有关。

图7 飞秒激光撕囊和传统的手工撕囊的比较

这个手术的提出,还要归功于 Kurtz。他把IntraLase 卖给雅培后,并没有停止研究。他把精力转向白内障手术。2007年他成立了 LenSx 公司,主攻飞秒激光辅助治疗白内障。2008年就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证。2010年,LenSx 被总部在瑞士眼科大手仪器公司 Alcon(爱尔康)收购。

5对激光器的要求
眼科学正面临一场将彻底改变眼科学的面貌的革命。这个革命是被飞秒激光器引导、指导和触发的。新一代的飞秒激光器具有更高的重复频率,给医生以更高的精度、控制和安全,以及减少激光手术上的时间花费。飞秒激光的精密性不仅帮助制作严格尺寸、形状和深度的膜瓣,也同样引起了角膜的其他手术的革命,已经用在了插入角膜内环片,处理圆锥角膜和角膜膨胀,还用在角膜移植上。

飞秒激光引起的革命已经波及到眼科学几乎所有领域,包括飞秒激光处理白内障这个眼科手术的核心。从撕囊到核心部分的软化和切割,以及边缘切口,每一件都可能用飞秒激光器来做。

但是从激光器研究者的角度来看,做角膜手术用的激光器,实在是太简单了。例如 Intralase FS 的脉冲重复率是60 kHz( 后来升级为150 kHz),脉冲能量几个焦耳。瑞士达芬奇 Ziemer LDV 的脉冲重复率是1 MHz(兆赫兹),脉冲能量 >100 nJ。而飞秒交联所需要的,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几百毫瓦输出的飞秒激光振荡器。这些激光器的指标并不惊人。

当然,做白内障撕囊手术,需要的脉冲能量要高一些,在10 J以上。人们不禁会问,这样的激光器,难道国内不能生产吗?

当然不是。这种指标的激光器,国内能做的公司并不少见。问题是,仅有激光器就可以了吗?飞秒激光手术靠的不仅仅是激光器,甚至主要不是激光器,而是图形软件、导光系统、聚焦参数、角膜直径、角膜修正需要的参数等。特别是扫描方式,都已经被外国公司注册专利。既然这种激光手术器械都被外国公司垄断,国家计划有没有支持这个方面的科研呢?

应该说有过,是含在一个大项目群中。但是因种种原因,没有做成。

那再立项呢?那要看研发的重点是什么。国家项目支持的重点,是那些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的治疗项目。例如和近视比,白内障的危害显然大于近视,因为白内障影响人的自主生活能力。而近视,则有眼镜这样的廉价而可靠的矫正工具。在国外,Intralase 和 LenSx 这样的公司,也是靠风险投资的支持才发展起来的。所以,如果仅仅把角膜手术器械研发的重点放在近视治疗上,结果可想而知。但如果换一个角度,把研发重点放在白内障治疗和角膜移植上,情况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?

转载连接:飞秒激光引起眼科手术的革命 (qq.com)